高鹏(1905年—1938年),字云程,又名平远,陕西乾县人。1925年,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。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,1930年12月,任陆军第二十五师少校营长。
1933年3月,高鹏随陆军第二十五师开往山海关参加长城抗战。在山海关、古北口及南天门抗击日军,历时3昼夜。此间,他虽臀部受伤,仍坚持指挥战斗,终击退日军。因古北口作战英勇,战功卓著,高鹏被国民政府授予“陆海空军奖章”,并升任陆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第一四九团中校副团长。
1936年11月,高鹏率部参加绥远抗战并取得百灵庙大捷。百灵庙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为绥远北部主要屏障。日、伪军把百灵庙作为基地,囤积大量军火物资,准备进攻绥远各地及包头。绥远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识破其意图,于11月8日召开会议,决定先发制人,奇袭百灵庙。经过周密部署,23日深夜,待命已久的进攻部队向日、伪军发起全面进攻。24日8时,敌全线崩溃,敌军被全歼,百灵庙被收复。战斗中,高鹏指挥小炮射击日机,并率部追杀日军溃兵,手刃一名日军军官,夺得其指挥刀。战后,傅作义颁给他巨额赏银,他分文未取,全部分给官兵。百灵庙大捷的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后,人心振奋,军民无不扬眉吐气。在陕北的毛泽东同志致电傅作义:“足下之英勇抗战,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,为中国军人争一口气。”
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,高鹏率部随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开赴河北保定,先后在保定西北满城和漳河南岸阻击沿平汉路南下的日军,与日军血战数月,屡挫敌锋。后在漯河一带激战中,高鹏胸部又受重伤,但仍竭力杀敌,十分英勇顽强。同年底,高鹏升任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旅第一五○团团长。
1938年3月20日,高鹏率部转战山东南部战场,参加正阳等处战斗后又参加了台儿庄会战,击败日军多次围攻。当时,日军矶谷师团借攻克滕县之威,在飞机掩护下,集中4万人,配以坦克、大炮,向台儿庄发动猛烈进攻,企图一举攻占徐州。3月28日,高鹏率部随第二十五师向占据台儿庄西北的南洛、北洛之敌发起进攻。至31日,进犯台儿庄的日军濑谷旅团被中国军队包围,随后,被围台儿庄地区的日军濑谷旅团和坂本旅团先后脱离战场,北逃峄县。4月8日,高鹏率部随第二十五师追击日军至峄县以东。12日,配合攻下峄县九顶山以北日军阵地。18日,奉命率第一五○团南撤至邳县以北,扼守连防山,阻敌南犯,掩护第五十二军主力在艾山、燕子河一线构筑工事,连防山阻击战随即打响。22日,日军以3个大队对连防山展开疯狂进攻,第一五〇团奋起抵抗,战况异常惨烈。前卫营营长楚浩卿与所属4名连长全部牺牲,日军突破第一五〇团阵地。高鹏亲率两个营白刃冲杀,收复阵地。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,高鹏大义凛然,指挥若定,誓与日寇决一死战。第一五〇团与日军激战三四日,杀敌5000多人,连防山村也变成了一片瓦砾焦土。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审时度势于4月24日亲电高鹏下令撤兵,高鹏慨然:“此地在战略上至关重要,我若撤退,则后防部队不能如期接济。我所以拼死据守,正是为此。今士卒多已牺牲,我岂能苟且偷生?现在正是我以身殉职的时候,何惜微躯!”他厉声问战士们:“战事甚危,寡不敌众,愿战?愿退?”话音未落,大家齐声答道:“愿随团长,决不撤退!”于是他再次率部反击,又毙敌百余。正当激战之际,一枚流弹打中高鹏前胸。军长关麟征再次下令撤退,高鹏仍不从命。当日下午2时,关麟征又以电话召之:“我们将来报国之日尚多,兄可退兵……”高鹏虽身负重伤,仍对关麟征说:“这里守不住,全军难保!”高鹏始终没有说自己身负重伤,而是竭尽全力,继续督战。不料又一颗子弹打中头颅,高鹏壮烈殉国,年仅33岁。此时,团部官兵仅余的数十人全部挥泪奋起,猛烈还击,杀敌百余,终因敌众难抵,最后全团殉国。
(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)